衡量美國股市同步走勢的指標接近歷史低點,這看起來是選股者的機遇,但實際上可能是海市蜃樓。
標普道瓊斯指數(shù)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標普500指數(shù)相關性在6月底下滑至0.22,接近2021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,這意味著許多股票正朝著不同的方向移動。據(jù)了解,指數(shù)相關性追蹤成分股在一個月內的日回報接近程度,是衡量羊群行為的一種指標。
正如Cboe 3個月隱含相關指數(shù)所顯示的那樣,投資者預計股票走勢將越來越不同步。該指數(shù)衡量市值加權標普500指數(shù)前50只成分股的3個月平均預期相關性。周三,該指數(shù)觸及17.59的歷史低點。
【資料圖】
這通常會降低風險,并為選股者提供更多機會。但如今,專家紛紛發(fā)出警告。
警惕“波動性末日”重演
EAB Investment Group全球宏觀策略師Arnim Holzer表示:“看似平靜且傾向于特殊的風險指標,實際上可能是一種幻覺,比目前暗示的更容易受到宏觀沖擊的影響?!?/p>
歷史表明,如此低的股票相關性可能會讓市場出現(xiàn)突然的劇烈波動。
瑞銀策略師周三在一份報告中表示:“從這些低股票相關性來看,股市波動性在歷史上一直在上升。”
該策略師表示,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市場波動率指數(shù)(VIX)近期收于近三年半低點,未來一季通常會跳漲10點,而一年期股票相關性一直處于當前低位。
3個月隱含相關性上一次達到如此低點是在2018年初,當時發(fā)生了被稱為“波動性末日”的市場動蕩。
目前的低相關性與去年末形成鮮明對比,當時投資者高度關注就業(yè)、經濟增長和通脹等宏觀因素,導致股票同步波動。
不過,今年隨著美聯(lián)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,經濟數(shù)據(jù)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影響股市的能力。
如今股市相關性較低,在很大程度上與少數(shù)幾只推動基準指數(shù)走高的大型股和其他股之間的表現(xiàn)差距有關。
雖然標普500指數(shù)上漲了16%,但其同等權重指數(shù)僅上漲了6%,后者稀釋了指數(shù)中大型成分股的影響。
“有一種觀點認為,這是一個選股者的市場,因為相關性很低,” EAB Investment Group的Holzer表示。
“問題是,現(xiàn)在不是那種環(huán)境,”他表示。
投資者如何應對?
對一些投資者來說,這也意味著考慮大盤股以外的股票。
Cresset Capital首席投資官Jack Ablin表示,"鑒于今年迄今股票相關性小,我們建議投資者考慮采用標普等權重策略或美國中型股策略。"
"歷史表明,普通股票將在未來12個月內'趕上'大型股," Ablin表示。
波動率套利基金Ambrus Group的聯(lián)席首席投資官Kris Sidial表示,近幾個月吸引投資者的是所謂的分散交易策略,即交易員賣出指數(shù)波動率,同時買入成分股的波動率,基本上是押注個股的相關性不強。
除此之外,隨著今年市場跳漲,市場普遍對波動性進行拋售,這些因素都打壓了波動性和相關性。
但這也為平靜被打破后的迅速動蕩埋下了伏筆。
對投資者而言,防范波動性大幅上升的指數(shù)對沖定價比一段時間以來更具吸引力。
"由于相關性如此之低,指數(shù)期權變得極其便宜," Piper Sandler期權主管Daniel Kirsch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