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想恐怕是造車界最暴躁的主兒吧!
去年,有位車主座椅發(fā)現疑似水銀的物質,找車店申訴。
(資料圖)
調查結果還沒出來,李想反倒先坐不住了,率先出來替自家座椅說話,弦外之音顯而易見。
然而,這場風波并沒有影響到他的錢包,當月汽車交付量依舊刷新紀錄,讓人不得不佩服,李總真了得。
畢竟,這過億的身家也不是蓋的。
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吧!
(李想)
1981年,李想出生在河北石家莊一個普通工人家庭。
父母都是當地老師,李想8個月大那會,父母雙雙考上中國戲曲學院,沒時間照顧他。
于是,李想就被送回滄州市孟村縣,跟著姥姥姥爺生活。
姥姥姥爺只有李想母親一個女兒,自然對女兒的孩子特別寵愛。
姥爺曾打過戰(zhàn),身體多處留有刀疤,耳朵、胳膊還留著炮彈皮的炸痕。
他經常會跟李想講過去,他英勇善戰(zhàn)的光輝事跡,只不過李想常聽得直打瞌睡。
姥爺還會帶著李想去打獵,在外孫面前露兩手。
左手抱著李想,右手扛著獵槍打麻雀,從來沒有失手過。
那時候,姥爺就是李想心目中的英雄,可英雄也抵不過疾病的折磨。
沒過多久,姥爺便因尿毒癥去世了,李想與表哥抱在一起哭了幾天幾夜。
雖然父母常年不在身邊,但李想也不抱怨他們,而且相反的是,他也正好落了個清閑。
當時,其他父母逼著孩子學二胡、京劇,而李想沒人管他,他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時間。
父母回家時,還會專門給他帶游戲機,為數不多的幾次談話,母親就教李想理財。
每個月,母親會給李想30元,用完就自己想辦法,所以李想必須得學著理財。
也正因為父母的“放縱”,李想從小到大都很有自己的主見。
初中一年級,學校開設了一門電腦課,這是李想第一次接觸到電腦。
從那之后,他就一發(fā)不可收拾地愛上電腦,沒日沒夜研究電腦。
高二那年,李想已經有一定的電腦基礎知識,他給IT專業(yè)報刊寫文章,靠賺稿費養(yǎng)活自己。
有一次,李想才思泉涌,躲在課堂底下寫裝機心得,洋洋灑灑寫了5000多字,寄給了《電腦商情報》。
靠著這篇文章,李想拿到了500元稿費。
500元,這對一個高中生來說,算得上是一筆不菲的巨款。
從那之后,寫稿成了李想生活的主旋律,上課學習仿佛才是他的副業(yè)。
1999年,李想實在看不慣那些電腦雜志,打腫臉充胖子,明明什么都不會,卻還要硬凹錯誤的觀點忽悠讀者。
于是,他決定親自上陣,給他們上一課。
做個人網站,教別人如何正確使用電腦,給網站取名“顯卡之家”。
那時,李想已經上高三,正是升學的關鍵時刻,可他卻發(fā)了瘋似地搞起了網站。
為了兼顧學業(yè),李想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,搜集國外IT資料,搶先更新網站資訊,忙活完再急匆匆跑去學校。
有自習課,他也直接不上了,翹課跑到電腦城見見世面,試用新的軟硬件。
由于文章質量高,更新快,李想的網站慢慢小有名氣。
酒香不怕巷子深,很快就有廣告商找上門來,與他合作。
僅那一年,李想賺了幾十萬元廣告費,平均下來,一個月收入就有2萬。
一見網站整得風生水起,李想自信認為,自己就是天生做這行的料兒。
天才自當不走尋常路,于是他決定放棄高考,半路出家創(chuàng)業(yè)。
父母拗不過兒子,只好妥協同意了。
高考那天,同學們正在考場里奮筆疾書,而李想騎著自行車去領IBM網頁制作軟件。
剛好路過學校門口,看門大爺認出他,驚訝地問:“今天考試,你怎么還在這里?”
李想沒有回答,默默騎著自行車走了。
一路上他一直在想,自己這個決定是不是過于冒險,自己是不是做錯了。
可當他回到家,埋頭研究軟件時,剛才的懊惱早已消失不見。
然而,創(chuàng)業(yè)這條路,遠沒有李想想象的那么簡單。
雖然明確了自己創(chuàng)業(yè)的念頭,可自己幾斤幾兩,李想還是清楚的。
李想擅長做內容,了解需求,但對寫代碼、管理服務器一竅不通。
這時,他正好在網上認識了一個朋友,兩人非常聊得來,便決定一起創(chuàng)業(yè)。
他叫樊崢,比李想大4歲,學計算機的,當時正在深圳一家雜志社工作。
(樊崢)
被李想一挑撥,樊崢果斷辭職,連夜跑來與好兄弟會面。
李想正人君子,主動讓股40%給樊崢,他自己占股60%。
當時,李想手頭上有10萬積蓄,用于創(chuàng)業(yè)已然綽綽有余。
李想先是注冊新的網站“泡泡網”,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成功注冊好公司。
這一年,李想18歲,樊崢22歲,他們立下誓言,要在互聯網江湖里占有一席之地。
然而,在互聯網寒冬面前,兩個年輕人的熱情,沒有任何作用。
2000年,互聯網泡沫破裂,趁李想一不注意,給了他當頭一棒。
原來的廣告商口袋扁了,自身難保,停止投放,李想東一榔頭西一棒槌,早就把積蓄花光。
兩個人只能窩在出租屋,拿著可憐巴巴的稿費硬撐著。
但讓他欣慰的是,即使有多難熬,這個冬天依舊會過去,春天馬上就來了。
李想認識了邵震,邵震親自找上門,提出愿意為他的網站在北京拉廣告。
只需要給他月薪2000,其他事情全包在他身上。
李想沉默了,眼下這關口,他連養(yǎng)活自己都難,哪開得起這工資?
邵震明白他的顧慮,拍了拍他肩膀說:
“哎呀放心好了,這錢不用你們出,我自己掙。
你只要給我印盒名片就行,我去跑業(yè)務,工資就從廣告收入拿,這樣總行了吧?”
李想一聽,有此等好事,馬上爽快答應。
邵震也非??孔V,一出馬就拉回來14000元廣告費,又換回三臺電腦。
這樣一來,工資、辦公設備全都解決了,李想也看中了北京的潛力,決心在北京開分公司。
2001年底,李想拍拍屁股上京,留下樊大哥鎮(zhèn)守總陣地。
李想在北京林業(yè)大學附近,租下一套60平米的民居。
那里既是他們休息的地方,也是辦公場所。
工作累了就倒地睡覺,睡醒了接著干,日夜顛倒。
在他們的努力下,網站訪問量已經達到每天四五萬。
2002年初,他們搬進中關村硅谷電腦寫字樓,那一年他們的收入突破100萬。
22歲的李想,兜里有了點小錢,便想著揮霍,全款買下人生中第一輛車:
POLO 1.4MT,也買了房。
然而,美好之下,危機四伏,等到事情發(fā)生,李想才后知后覺。
2003年一天下午,沒有任何預兆,公司一半的人集體辭職,這其中包括公司中心骨干編輯部。
編輯部要是散了,網站就會癱瘓,李想苦苦哀求挽留,可沒有用。
而且,他們就算要走,李想也就忍了,可他們還投靠競爭公司,這不是等于公開拆李想的臺嗎?
李想來不及抱怨,只能馬上重新招人,重新培訓,這才暫時穩(wěn)住陣腳,不然網站很快就玩完了。
好在這次危機并沒有傷及公司半分,這一年公司收入突破200萬。
2004年,由于規(guī)模不斷擴大,原來的辦公區(qū)早已容不下李想的野心,李想又將面積擴大至700平方米。
2005年,李想索性租下新東方對面的電子大廈,辦公樓占地達1400平米。
一年的時間,辦公面積擴大了足足兩倍,可見當時李想公司的發(fā)展多么順利。
這一年,李想公司的收入已經邁過千萬元大關,達到1600萬元,李想24歲。
2006年5月11日,李想接受采訪,大氣不喘一口地承諾:
“2006年我們要做到4000萬,是05年的25倍。”
那時,李想還沒想到,這一目標的實現,靠的卻不是他的網站。
那時買下的那輛車,純粹是因為自己喜歡,李想還不會開車。
后來,他將那輛車送給還在上學的小女友,自己又再買了一輛寶馬3系。
后來,他發(fā)現,當時市面上的汽車網站魚龍混雜,做得非常糟糕。
于是,他便著手籌備了一個汽車網站,決定正式進軍汽車行業(yè)。
當時團隊就有10人,4個人沒有駕照,李老板立馬出資,讓他們去學習。
當時的汽車行業(yè)就如一片青青草原,只有幾只小綿羊在悠哉悠哉吃草,大家不爭不搶,和睦相處。
結果,他們都沒成想,一不留神就殺入一只餓狼,那就是李想。
最好的功夫,唯快不破,打入汽車市場,李想講究快準狠,直擊要害。
當時,市面上的汽車網站早已過上養(yǎng)老的生活模式,晚上與周末不更新。
可李想覺得,這兩個時間段正是別人空閑的時候,此時不吸引他們,更待何時?
于是,李想每晚8點更新網站資訊,周末也保持進度更新。
汽車市場一有什么風吹草動,李想總能搶在第一時間發(fā)稿,完全讓同行無能為力。
那時候,如果有新車發(fā)布會,李想總是不請自來,發(fā)布會結束后,他當天就發(fā)出測評稿。
就這樣,靠著這兩招,李想的汽車網站成功收割一大批粉絲,李想也名聲大噪。
可事業(yè)做大后,李想愈發(fā)覺得力不從心,他一個人要同時管理兩家公司,根本應付不過來。
而且,李想有自知之明,他不擅長管理,術業(yè)有專攻,這事得交給專業(yè)的人來辦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李想認識了秦致。
秦致來頭不小,本科清華,碩士哈佛商學院,畢業(yè)后還曾就職IBM、麥肯錫。
每一條單拎出來,都能碾壓一群人,但如此厲害的人,是否愿意到李想底下工作,還是另一回事。
但無論如何,李想都想試一試,他求助薛蠻子,讓他幫忙從中牽線。
雖然秦致答應見面,可秦致的口氣也不小,他要求占有高比例的股權。
然而,董事會一口回絕,不愿讓出這么多股權。
可李想明知道秦致是一員猛將,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店,左思右想,他只好咬咬牙,轉讓一部分自己的股份給他。
就這樣,秦致如愿以償拿著大股權,以總裁的身份加入李想的公司。
事實證明,李想沒有看錯人,公司在秦致的帶領下,發(fā)展勢頭迅猛。
秦致加入的第二年,汽車網站用戶數已經上升為全國第一。
然而,如此大的用戶群體,自然需要強大的資金鏈兜底,不然很難運作下去。
在錢的問題上,李想犯難了。
他先是找到周鴻祎,可周鴻祎看了看李想的網站,實在看不出這網站有什么能力做到行業(yè)第一,拒絕合作。
(周鴻祎)
走投無路之下,李想只好又找薛蠻子幫忙,但友情歸友情,生意是生意,這是兩碼事。
薛蠻子愿意投資,可前提是李想拿15%股份來交換。
當時,正好有股東轉讓12%股份,李想又努力湊了3%股份,全數交給薛蠻子,這筆交易達成。
但對于燒錢厲害的網站來說,這點錢只夠塞牙縫,起不了大作用。
李想只能靠著泡泡網的利潤來養(yǎng)汽車網站,勉強死撐著。
2008年,媳婦終于熬成婆,李想的汽車網站終于做到了行業(yè)第一。
錯失了如此寶貝,周鴻祎只能強忍眼淚,苦笑著道賀。
但李想還沒來得及高興,全球金融危機大駕光臨,公司資金鏈幾近斷裂。
一念天堂一念地獄,李想欲哭無淚。
最讓他難受的是,他與兩位合伙人的鐵三角友誼,也開始出現裂痕。
李想到處找救命稻草,但這時候,很多投資家不敢輕舉妄動,資金收緊,根本很難撬開他們的錢包。
老板找不到錢,員工也急了,邵震帶著一群小股東公開質疑李想。
邵震認為,公司如今陷入如此地步,作為領頭羊,李想自然要承擔絕大部分責任。
他提議,為了公司未來的發(fā)展,最好對公司管理層進行優(yōu)化。
說人話就是,讓李想引咎辭職,乖乖走人。
公司明明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,憑什么自己要走人,李想不服。
最后,雙方鬧得很僵,邵震只好主動提交辭呈,離開了打拼多年的地盤。
邵震走后,財神爺就來了,澳洲電訊豪擲7600萬美元投資,公司成功挺過難關。
有了資金的支持,汽車網站一路高歌猛進,闖入國際市場,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網站。
2013年,李想帶領汽車網站在美國上市,市值一度超過50億美元。
第二年,李想33歲,他已經開著特斯拉,瀟灑狂奔在路上。
當時,中國首批特斯拉用戶只有7個,何其幸運,李想剛好是其中一個。
這時,他又認識了同行李斌,兩人都是直性子。
那時候,李斌正好想試水汽車領域,兩人一見面,李斌便大談自己的宏偉藍圖,聽得李想心潮澎湃。
當下,他就決定投資李斌1500萬美元,成為李斌汽車公司的原始股東。
看著李斌的汽車出爐,李想也心癢癢。
他心想,比躲在電腦背后,自己親自下場搞汽車更有趣。
2015年6月,李想辭去汽車網站總裁,成立車和家。
剛入局,李想便搗鼓出兩款汽車,由于設計新穎,銷量也不錯,市面上非??春?。
先是程維投資理想,接著王興大方掏出3億美元,為李想的“理想”燒錢。
在李想忙于搞汽車時,他的汽車網站發(fā)展如日中天,市值水漲船高,已經超過百億美元。
但李想似乎還是把汽車行業(yè)看得太過“理想”,造汽車這碗飯,他吃得不太順利。
2020年開始,他旗下的理想ONE頻頻爆雷,事故不斷。
這一年,李想汽車發(fā)生碰撞事故97起,其中有10起,汽車的前懸架下擺臂球頭直接斷軸。
要知道,當時李想問世的車型只有理想ONE,如果它出事,李想的汽車事業(yè)也要就此打住了。
于是,李想立即對汽車進行硬件升級,及時補救。
但不知是李想處理迅速,還是這一負面新聞,根本沒有對李想造成影響。
這一年汽車交付量接連刷新紀錄,李想賺得盆滿缽滿。
2021年,汽車公司收入達270億元,這個成績李想還不太滿意。
他曾夸下??冢蛟煲患仪|美元級別的汽車公司,十年后,比肩蘋果公司。
可技術與供應一直都是李想汽車的兩大軟肋,如果不及時想辦法解決,以上的承諾恐怕會淪為笑話。
但管他呢,李想就是那種先說話,后做事的人,即使最后結果不好,他也無怨無悔。
2021年底,李想跨過了四十歲關口,他在個人社交平臺上,給14歲的自己寫了封信。
26年的時間,時代改變了,他也改變不少,但好在初心不變。
“26年后你的內心和行為與14歲時幾乎一樣,沒有因為環(huán)境而讓自己變得更復雜,這或許是這26年來最值得驕傲的堅持?!?/p>
26年過去,即使到了不惑之年,李想還是口無遮攔,沒有活成別人想要的成熟穩(wěn)重,但他已經知足了。
別人,就讓別人去做吧,他想做自己!
回望李想的創(chuàng)業(yè)道路,充滿崎嶇,但他總能化險為夷,反敗為勝。
在我看來,他最值得我們學習的,就是他的感知能力。
舉個例子,散落在地上的珍珠,有的人看到的是散亂的珍珠,而有的人看到的是一串完整的珍珠。
李想就是后者。
當人們將幾個獨立的物體感知為一個整體時,耗費腦力的能量也是最少的。
當互聯網有一絲發(fā)展苗頭時,李想就已經看到了往后熱火朝天的互聯網時代,于是專注深根網站。
即使后來,遭遇互聯網泡沫、金融危機,同行已經紛紛投降,可李想還是堅持走這條路。
因為他既看到了眼前的一片狼藉,更看到了未來的星辰大海,他愿意為之付出一切。
程維曾說過:“創(chuàng)始人的認知邊界,是一個企業(yè)真正的瓶頸?!?/p>
世界是人類塑造的模型,真正的世界是沒有邊界的,誰能不斷往外延伸,誰就能走到最后。
盲人摸象,如果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,普通的盲人做法就是拿走耳朵。
可厲害的盲人,他能感知到這是一只完整的大象,甚至是一整個象群,他可能開始埋頭修橋、修路,運走這一群大象。
比起創(chuàng)造邊界,最重要的是打破邊界,突破圈層,往更大的空間發(fā)展。
往往打敗一個人的,不是具體的招數,而是招數背后的邏輯。
要想與眾不同,就一定不要墨守成規(guī),敢于推翻現實游戲,重新組局的人,才有可能笑到最后。
關注公眾號回復:“抽獎”即可獲得寵粉福利!